作文: 報得三春暉
從小到大我經歷了無數的事情,有些事像浮萍一樣隨波逝去,而有些事像樹根一樣深深地扎在我的心中。這些往事像一陣微風,風過無痕,我在無痕中不動聲色的成長。
記得在很小的時候媽媽曾給我講了一個故事,在很久以前,有個叫穎考叔的小官去見鄭莊公。鄭莊公賞賜他飯吃,他把肉片放在一邊舍不得吃。莊公見了很奇怪,穎考叔說:“我的老母親從來沒吃過這么美味的肉食,請允許我拿回家孝敬我的母親。”莊公聽后十分感動。
故事講完后,媽媽拍了拍我的小腦瓜,語重心長的問:“知不知道媽媽為什么給你講這個故事。”我用稚嫩的眼神看著媽媽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。
在以后的生活中,我漸漸淡忘了許多事,但這個故事也許因為有趣,也許因為別的,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,從來沒有忘卻。
上了中學以后,每天都承受著巨大的學習壓力,周圍的空氣仿佛凝固了一樣,我和媽媽在一起聊天的機會也寥寥無幾。記得在一個星期天的早上,鐘表上的指針,像一位步行的老者,邁著他那緩慢而又沉重的步伐。我在朦朧的睡意中,隱隱約約聽到幾聲刺耳的咳嗽聲,好像是從媽媽屋傳來的,我揉了揉眼睛,一看表才五點多,還是再睡會兒吧,可是剛躺下不久,又開始猶豫不決,心想“爸爸出差不在家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漢,應該擔起照顧媽媽的責任。想到這兒,我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穿好衣服跑到媽媽的屋里,輕輕的拍了拍媽媽的背,不停的問道:“您沒事吧?”媽媽看到我緊張的樣子,露出了微笑,說:“沒事兒呀。”媽媽好些了之后,又到廚房給媽媽接了一杯開水送到媽媽跟前,媽媽接到水杯,眼睛變得濕潤了。等到爸爸回來,媽媽在爸爸面前對我贊不絕口,此時我明白了媽媽將那個故事的用意,那就是一個字“孝”,同時我為當時的猶豫不決兒自責。
我認為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,如果一個人連孝順父母都不懂
那么在學校他是不會取得好的成績,在工作崗位上也不會有任何成就,我們應在日常生活中回報父母對我們的哺育之恩,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優良傳統。(佚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