鍛煉記錄傳“云端” 運動樂趣漾心田(健身新視野)
核心閱讀
隨著智能穿戴設備普及和健身行業數字化進程加快,越來越多的健身活動走上“云端”。一網相聯、多屏互動,線上線下、隨時隨地鍛煉成為潮流,健身活動深度融入大眾生活。
跟著網絡直播跳操,用跑步路徑“畫”出有趣圖案,在運動應用程序上向好友發出健身打卡挑戰……隨著智能穿戴設備普及和健身行業數字化進程加快,越來越多的健身活動走上“云端”。一網相聯、多屏互動,線上線下、隨時隨地鍛煉成為潮流,健身活動深度融入大眾生活。
2022年,中辦、國辦印發《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》,提出到2035年,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45%以上,體育健身和運動休閑成為普遍生活方式。線上健身參與形式靈活方便,營造了人人參與體育的社會氛圍。
新場景激發參與熱情
在北京工作的余女士,平時想和朋友們一起打球、爬山,常因大家時間不一致而無法成行。在同學的建議下,余女士跟著網絡直播跳起了健身操,每天晚飯后的一個半小時成為她們的“比拼”時刻。“剛開始跟不上節奏,很容易氣喘吁吁,熟練掌握動作后越跳越起勁兒。”余女士說。
對工作繁忙的上班族來說,利用碎片化時間健身是一種選擇。無論是追看直播還是回放錄播,有空就能跳。簡潔明了的動作講解、精心編排的趣味操,讓人一學就會。“跟著直播健身”,不僅可以滿足健身愛好者的鍛煉需求,還以其互動性和娛樂性,帶動了越來越多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動起來、堅持下去。
越來越多人動起來的背后,是“主動健康”理念的深入人心。最近,58歲的安徽合肥市民陳石喜歡上了“刷”步數,每天都要和朋友們比賽,看誰的運動步數更多、排名更高。降低開車頻率,選擇走路或騎車來完成短途出行,成為陳石的生活方式。據微信平臺統計,今年春節期間微信運動用戶總步數超15萬億步,平均每天超萬步用戶占10%以上。
移動互聯網和智能傳感器等技術的應用,給人們日常鍛煉帶來便利。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姜紅表示,社交平臺、運動類應用程序等通過引入排行榜、點贊等互動機制,賦予運動社交屬性,激發了人們參與健身運動的熱情。
現在,不少用戶習慣通過直播、社交、短視頻等線上平臺獲取與健身相關的信息,全民健身向數字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轉變。大量的運動科普、技術講解、器材介紹等視頻,就像一份份妙趣橫生的運動“說明書”,讓普通人也可以科學鍛煉。
北京冬奧會期間,家住云南的姑娘繆然被滑雪運動深深吸引。通過觀看各種短視頻,她對自由式滑雪和單板滑雪項目的發展歷史和規則更加了解。這個雪季,她如愿帶著滑雪板走上雪場,體驗了一把冰雪運動的激情與魅力。
新形式滿足不同需求
2月5日,連續第四年舉辦的廈門市全民健身線上運動會結束,半個多月的時間里線上運動會吸引了超8萬人次參與。美麗的山海健康步道、廣闊的體育公園以及家門口的運動場、健身房……當地市民跑步騎行、拍照打卡,盡情享受運動的樂趣。
隨著人民群眾對體育健身的需求不斷增長,線上健身作為線下體育的重要補充形式走進了人們的生活。2022年,國家體育總局群眾體育司、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群眾體育部聯合推出“全民健身線上運動會”,近半年時間里,共計68個項目、150余項賽事活動吸引了超過1396萬人次參與,高漲的健身熱情折射出“互聯網+體育”的巨大潛力。
“人民群眾的需求在哪里,全民健身活動就辦到哪里。”國家體育總局群眾體育司司長丁東說:“下一步,我們將引入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項目和賽事活動,拓展舉辦平臺、豐富傳播渠道,切實把線上運動會辦成社會積極參與、群眾廣泛受益的全民健身線上嘉年華。”
國務院印發的《全民健身計劃(2021—2025年)》明確提出,推動線上和智能體育賽事活動開展,支持開展智能健身、云賽事、虛擬運動等新興運動。今年1月,江蘇省無錫市社區共享健身房正式揭牌,線上預約、掃碼入場、按次付費的形式打通了健身“最后一公里”,當地居民可以更加便捷地享受健身服務。
“全民健身活動在線上廣泛開展,可以靈活調整參與門檻,豐富運動類型,為不同人群提供更具針對性的運動健身方案或運動服務。”清華大學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表示,線上健身活動的蓬勃發展,有利于體育事業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。
新平臺激活更多資源
“從體驗者到實踐者,這個轉變讓我非常開心。”日前,家住浙江杭州的趙敏在應用程序“浙里健身”上獲得了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認證。在手機上注冊成為社會體育指導員,讓健身愛好者享受到數字化體育的便利。
今年1月,“浙里健身”新增注冊社會體育指導員超1.6萬名,累計開展約9萬場健身指導課程,服務20余萬人。利用線上平臺優勢整合社會資源,發揮“群眾組織群眾”“群眾指導群眾”的擴散效應和圈層效應,讓全民健身成果惠及更多人。
目前,浙江省包括百姓健身房在內的8萬多個體育場地全部實現掌上查詢和導航服務,其中200多家體育場館可以線上預訂。“未來,我們將持續推進公共體育場館開放使用綜合試點,做好‘一站式’公共體育服務,滿足人們多樣的健身需求。”浙江省體育局群體處處長徐勇說。
全民健身志愿服務的陣地從公園廣場拓展到線上,內容也不斷豐富。去年9月以來,北京市體育局與北京廣播電視臺聯合推出《運動知否》系列短視頻節目。從馬拉松到飛盤,從大眾運動到新興運動,每期節目以互動挑戰、科學實驗等方式,解答觀眾疑問,在普及運動知識的過程中,也激發了觀眾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。
如何更好地發揮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體質、促進全民健康方面的作用?王雪莉認為,應當抓住數字化帶來的發展機遇,繼續加大對群眾體育服務的供給,讓科技更好地服務人們的健身需求,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建設。
《人民日報》2023年02月21日第15版